05Dec
2019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景德镇

发布日期:2019-12-05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景德镇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廊大厦监控中心内,11月18日下午3时30分,工作人员正注视着电脑屏幕,密切关注着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情况。此刻,地下综合管廊已默默为景德镇城区和百姓“服役”了近两年,令人很难想象的是,它的开工时间始于2017年1月,工期不到一年。

高位推动:坚实的组织保障

于景德镇管廊建设而言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2016年4月22日。当天,经竞争性评审,景德镇市作为江西唯一推荐城市,成功入选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

景德镇的入选并非偶然。由于事关城市的“里子”,景德镇市早在2014年就谋划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才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成为江西首个管廊项目。自入选试点城市以来,为全力推进管廊建设,景德镇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牵头,市住建局统筹负责,管廊项目公司具体实施的三级组织管理机构。同时,成立了市地下管线(管廊)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市长为总指挥、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总指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挂点的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高位推动,协调推进项目落实。

高位推动给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通过现场办公、市政府联席会、联合党建、劳动竞赛等管理举措及活动措施,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昼夜奋战:创造“景德镇速度”

2017年1月5日,中铁四局中标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短短5天时间里,该局从全局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完成了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自项目开工后,他们250多人在工地上过了一次难忘的春节。

“由于工期紧,我们临时决定春节期间不放假。”让丁玉勤感动的是,在获知这一消息时,250多人全部给予了理解支持,“有些买了火车票、飞机票的同志立即退了票。”

据了解,该工程具有工期紧、体量大、技术复杂、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为打赢这场攻坚战,中铁四局指挥部围绕“3·10”“3·30”“7·30”等时间节点,在大力开展“保工期、保安全、保质量、争第一”和“百日大会战”劳动竞赛的同时,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创新,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多角度、多方位促进施工生产。建设中,还应用了无人机航拍技术、扬尘在线监测系统、VR视频安全教育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强化对工程项目的管控;应用中铁四局开发推广的成本2.0系统、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

最终,该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完成28.22公里管廊及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国内最大管廊监控中心主体施工, 并创造了单日完成廊体433米、单月完成6.4千米管廊主体、单月完成产值2.226亿元的“景德镇速度”。

攻坚克难:绩效考核全国第二

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完成各个抢工任务,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各种技术难题。

高铁商务区管廊施工,需要两次下穿九景衢高铁(朝阳东大道和建设大道),全部在预留涵洞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且要求在景德镇北站正式通车前完工。为此,中铁四局指挥部组织精干力量,在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抢工任务。

陶玉路管廊施工要下穿老货场既有普速铁路,经群策群力,施工单位最终采用了顶进法施工,既有效解决了交叉作业及铁路运行的安全风险,又消除了耽搁铁路运营的时间,保证了民生。

类似的抢工和克服技术难题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应用可拆卸式对拉螺栓,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采用BIM+无人机技术进行实景建模,实现土方工程量的快速计算,加强成本控制;应用叠合装配式预制管廊施工技术,既具有现浇整体性好的特点,又发挥了装配式工艺简化现场施工工序的优势,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技术难点……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施工单位在演绎“景德镇速度”的历程中,通过创新性的尝试和运用一一解决。

2017年是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攻坚克难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当年,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在2018年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二,并荣获2017年度江西省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2017年度江西省建筑结构示范工程、2017年度景德镇市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等荣誉,项目《提高叠合装配式管廊“双皮墙”安装精度》QC活动成果荣获安徽省QC成果发布二等奖,项目第一QC小组荣获“中国中铁股份公司QC活动优秀小组”称号。

如今,该项目虽早已竣工,但荣誉却依然不断地传到工作人员的耳中:当行进在没有“空中蛛网”“马路拉链”的高铁商务区、当管廊在污水环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时,市民们的一声声赞叹,更胜那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