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ay
2019

大雨过后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城市不再内涝

发布日期:2019-05-16

据气象部门监测,5月5日19时,沣西新城区域最大小时降雨量6.6毫米,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所有道路均未出现积水现象。

这只是建设海绵城市给沣西新城带来的一个细微变化。据监测,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沣西新城的水生态持续向好发展。

雨水由内涝之源变为城市之宝。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85%的雨水被消纳和吸收。

大雨过后城市不再内涝。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10个易涝积水点全部消除。

地下水位从不断下降转为持续回升。2016年至2018年试点区域地下水平均埋深较2013年至2015年平均回升3.43米。

城市“热岛效应”有所缓解。同一时期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比咸阳以及西安其他区域有明显缓解,平均温度大约低了1℃。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前后两年温度对比,2018年比2015年的平均温度低了0.8℃。

是什么让这片建设中的区域“水绿交融”?沣西新城的答案是: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海绵城市创新实践。

在大的空间上,沣西新城构建起河网水系、中心绿廊、环城绿带、社区公园等多级开放空间,形成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给自然留下更多空间,给城市增添更多绿色。

在城市建设中,沣西新城构建起包括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及中央雨洪调蓄枢纽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有效实现了对雨水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调控、三水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截至目前,沣西新城已实施海绵型园区24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50余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140万平方米、防洪治理及滩面修复36公里。

从表面看,海绵城市建设让沣西新城变成了一个处处见绿亲水的花园城市。

而让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恰恰是地下看不见的那部分。

通过设置生态滞留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坛,雨水迅速向土地里下渗。“西北地区土壤遇水易板结、下渗率低。通过300余次的沙、土和其他有机物的土壤配比试验,找到了理想的配比方案,改良后的土壤比改良前下渗率提高了近100倍。

除了下渗回补地下水,在西部云谷的地下还埋着一个250立方米的调蓄池。据统计,两年来,这个调蓄池年平均蓄水2141.8立方米。这些汇集起来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浇灌和市政喷洒。

源头的海绵设施是否适用于河流治理这样的大面积工程?在位于沣西新城的新渭沙湿地公园,新的探索正在展开。

“人们看不见的地下潜流湿地是新渭沙湿地公园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利用香根草、鸢尾、芦苇等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作用,对水进行净化。这种湿地不太容易受气候和蒸发量的影响,在寒冷干旱的月份仍然可以保持其功能性。”新渭沙湿地公园项目主管刘文涛说。